突破“高龄禁区” | 96岁老人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顺利出院!

近日,蚌埠市第四人民医院(市康复医院)骨科迎来了一则好消息,一位96岁高龄的老人家在右股骨粗隆间骨折复位PFNA内固定手术后,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恢复正常,现已经顺利出院。

2024年09月23日,祖奶奶在家中不慎摔倒,导致右髋部疼痛同时伴右下肢活动受限,家人慕名前来我院骨科寻求帮助,经检查发现祖奶奶股髋部骨折(骨粗隆间骨折)。老年髋部骨折号称“人生最后一次骨折”,保守治疗并发症较多,死亡率极高。但老人家已经96岁高龄,既往有脑梗死病史、高血压病史、心肺功能较差以及贫血等问题,手术治疗不仅难度大,风险也极高。医生告知患者家人手术治疗及保守治疗的优劣后,家属决定进行手术治疗,希望祖奶奶能继续站起来。

入院后,骨科主治医师安亚军为老人安排多学科联合会诊救治,拟定详细的治疗方案及应急预案。在与患者家属反复沟通后,于2024年9月24日为祖奶奶进行手术治疗。在麻醉科的支持下,由骨科科室主任李贵副主任医师和安亚军主治医师为老人实施了右股骨粗隆间骨折复位PFNA内固定术。

术后,在医护人员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护理下,老人家成功战胜了病魔,恢复了健康。患者家人满怀感激知情,为骨科医护人员送来了锦旗。这面锦旗不仅是对医护人员辛勤付出的肯定,更是对我院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的高度赞扬。未来,蚌埠市第四人民医院(市康复医院)将继续努力,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健康。

医学小课堂

什么是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又称为股骨转子间骨折,是指发生于股骨颈基底至股骨小转子水平以上的骨折,多见于老年患者。病因主要是患者局部受到巨大的外力而引起的,多发生于老年人滑倒、摔倒。七八十岁以上的老人自身身体平衡能力通常较差,肌力、关节活动度等也都较弱,所以很容易摔倒,进而引发骨折。另外,七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往往存在骨质疏松的情况,所以在摔倒的时候很容易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一旦发生骨折,往往就会引发病人局部存在明显的疼痛、肿胀,局部皮肤会有大量的瘀斑,并且活动受限,下肢可能会呈现屈曲、短缩、内收、外展畸形,进行普通X线拍片、局部CT和三维重建CT就可以明确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诊断。

高龄老人骨折后可以手术吗?

过去,由于医疗器械存在缺陷和医疗技术水平相对落后,高龄老人骨科手术多采取卧床休息等保守治疗。若护理不当,极易引起压疮、肺炎、泌尿系统感染、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下肢静脉血栓等问题,导致病人的生活质量较差,死亡率较高。但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这一观念正在逐步改变。骨科医师建议,一旦发生骨折,应及早到医院进行必要的检查。若身体条件允许,应尽早行手术治疗,争取早坐起、早下地。

我院骨科对高龄骨折创伤患者具有较强的救治能力,特别是髋部手术已经相对成熟,术后效果理想。在保证手术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减少创伤、减轻痛苦,助力手术患者快速康复。

高龄老人骨折后麻醉风险大吗?

对于高龄患者,麻醉要点在于术前做好病情评估,选择最佳麻醉方式;术中严密监测,维持循环、呼吸稳定;术后尽快恢复生理功能。

随着年龄的增长,各器官功能减退,生理储备功能降低,耐受能力变差。许多高龄患者还合并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疾病,因此,不管选择哪种麻醉方式,都存在较大的麻醉风险。比如,椎管内麻醉穿刺较困难,麻醉平面过高,血压波动大;全身麻醉术后不易拔管,肺部感染加重等并发症,所以麻醉管理难度较大。

根据病情和手术的需要,进行正确的评估,选择对生理干扰较少,麻醉停止后能迅速恢复生理功能的药物和方法。对下腹、下肢、会阴肛门尽量选择椎管内麻醉。考虑到高龄患者循环、呼吸系统代偿能力差,用药量应减少1/3~1/2,避免麻醉平面过高,影响循环和呼吸。术中要严密监测各生命体征,必要时监测有创动脉和中心静脉压,细心观察,精心调控,力争取得满意的结果。

椎管内麻醉的优点:1.适合下肢骨科手术;2.能够提供完善的镇痛效果和肌松作用;3.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4.与全麻插管比较,椎管内麻醉后心肺并发症、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认识功能障碍发生率减少。

缺点:1.老年尤其高龄患者穿刺操作难度增加;2.血管硬化、围术期抗凝治疗有发生硬膜外腔出血的风险;3.循环的波动大。

综上分析,对高龄患者来说,在能够满足外科麻醉的前提下,同时兼顾保护脆弱脏器功能,椎管内麻醉可能是更为理想的选择。